这些年,我听到最多的一句抱怨就是:我们老师不愿意招生啊!一说招生就甩脸子,说自己是来教书的,不是来发传单的……
老师抗拒,校长焦虑,团队涣散,现金流吃紧——这几乎是很多机构共同的“招生困局”。
为什么老师会抗拒招生?
为什么有的机构老师却能主动成为招生主力?
老师不愿招生,绝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,而是你整个办学系统里,缺了一环“认知打通”和“机制赋能”。
01为什么老师一听“招生”就反感?
很多校长以为,老师不愿意招生,是因为“懒”,是因为“清高”,是因为“不懂事”。
其实不是。
老师抗拒的,不是“招生”这个动作,而是背后那种“被贬低”的感觉。
她寒窗苦读,考了师范,拿了教师资格证,站上讲台,是想做教育的——不是来做销售的。你让她去校门口发传单、追着家长要电话,她觉得自己像个“业务员”,尊严扫地。
更深的恐惧是:她怕失败,怕被拒绝,怕丢脸。
老师站在讲台上是权威,但在家长面前被冷眼拒绝,那种心理落差,很多人承受不了。
所以,不是老师不想招,是你的招生方式,没有给她尊严,没有给她底气,没有给她一个“教育者”该有的姿态。
02招生不是推销,是教育价值的延伸
我们到底是在“卖课”?还是在“帮家长做教育选择”?
如果你认为招生就是“卖课”,那老师当然不愿意干。但如果你把它定义为“帮助更多孩子获得成长机会”,那招生,就是教育者使命的延伸。
在晋级,我们从来不叫“招生”,我们叫“教育咨询”。
老师不是销售,而是教育顾问。她用她的专业,帮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,给出解决方案,邀请孩子来体验——这不是推销,这是教育服务的起点。
当她意识到:“我不是在求人报名,我是在帮人成长”,她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03打通“教师招生心结”是重点
1. 让老师从“抗拒”到“主动”
以前是你催着她去招生,打通心结后是她主动问:“校长,我们下周有没有开放日?我想邀约几个家长。”
因为她会发现:她自己招来的学生,特别配合教学,家长也特别信任她——教学变得更轻松,更有成就感。
2. 让团队从“散沙”到“铁军”
以前老师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打通心结后老师们会一起主动复盘招生策略、分享沟通心得、互相打气鼓励。
招生,会成为团队凝聚力的催化剂。
3. 让现金流从“紧张”到“稳健”
你不用再一个人扛着全机构的招生压力,老师将成为你的“招生合伙人”,业绩稳定增长,现金流自然健康。
4. 让机构口碑从“无名”到“爆棚”
老师用专业的态度去沟通家长,用教育的真心去打动对方——来的不是客户,是认同你理念的“教育同盟”。
04不用逼老师招生,只需帮老师“觉醒”
怎么让老师愿意招生呢?
不是逼,是唤醒。
唤醒她对自己教育理想的认同;
唤醒她对自己专业价值的信心;
唤醒她对自己尊严感的重建。
当她真正理解:
每一次沟通,是在播种教育的理想;
每一份耐心,是在构建专业的尊严;
每一个招来的学生,是在拓展她价值的边界……
她就不会再抗拒招生,而是主动拥抱招生。
如果你真的希望:
老师不再抵触招生,而是主动成为招生主力;
团队不再内耗,而是形成招生教学双赢的闭环;
机构不再为生源发愁,而是持续满班、口碑爆棚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