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3日,第十五期晋鹰汇第二天,当日主题聚焦 “善来自于哪里?善的来源是什么?”。在大别山的朝暮之间,孩子们通过文化体验、互动游戏与深度分享,一步步触摸 “善” 的本质,让成长的印记愈发清晰。
清晨的大山静谧如诗,风拂树叶的轻响清晰可闻,直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划破宁静,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启了这一天的探索之旅。班主任殷老师特意准备了抽奖环节,悬念丛生的氛围点燃了全场热情,也为全天的活动拉开了轻松序幕。
首个热身小游戏便紧扣 “善” 的主题:团队成员需依次从圈圈中穿过,并说出一个与 “善” 相关的词语。“善良”“善心”“善举”…… 一个个温暖的词汇在游戏中传递,各队配合默契,迅速通关;随着难度升级,小伙伴们围在老师身边认真讨论策略,虽仅相识24小时,团队的凝聚力与默契已在欢声笑语中悄然升温。
上午,孩子们再次走进后山书院,古琴雅韵与活字书香在此交融碰撞,一场沉浸式传统文化盛宴正等待着他们。来自江苏扬州、泰州及海南海口的古琴大师与木子店小学的师生们携手,让古老技艺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生,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探寻 “善” 的根脉。
古琴室内,三位古琴大师携传世名琴坐镇。指尖轻拨间,《流水》的清越旋律便如清泉般流淌开来。来自扬州的非遗传承人詹老师以 “琴为心声” 为主题,从伏羲制琴的古老传说讲到文人抚琴的雅致意趣,用通俗鲜活的语言解读 “宫商角徵羽” 五音与自然万物的关联。当孩子们跃跃欲试地拨动琴弦时,詹老师轻声纠正:“古琴讲究‘指实弦虚’,手腕要像托着流水般放松。”
现场互动中,孩子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古琴 “泛音如天、散音如地、按音如人” 的深刻文化内涵,更在指尖与琴弦的触碰中,真切体会到传统乐器承载的温度与情怀。
另一侧的活字印刷体验区,字盘与油墨早已备好。木子店小学的毕校长和邱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启活字印刷之旅。邱老师耐心指导孩子们在字盘上找字、排版、刷墨、铺纸、按压、掀纸,一步步完成印刷工序。当一张张字迹清晰的诗词跃然纸上,孩子们又在字盘中仔细查找出自己的名字,郑重地加印在诗词旁,个个欣喜若狂,爱不释手。毕校长感慨道:“让孩子们亲手操作,才能真正理解古人‘字字珠玑’的不易,这样的体验比课本讲解更生动直观。”
从指尖琴弦的震颤到字间墨香的晕染,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在这些沉浸式互动中悄悄发芽。第十五期晋鹰汇以鲜活的体验让传统文化走出典籍、贴近生活。当古老技艺与少年心灵相遇,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文化基因的悄然传承,让传统在体验中扎根,让文明在互动中延续。
午后,窦昆老师分享了昨日滑翔伞体验的经历,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叹。他借此聊到 “自由与自律” 的关系:“就像滑翔伞得遵守飞行规则才能安全翱翔,人想拥有真正的自由,现在就得学会约束自己。” 窦昆老师鼓励大家:“有了梦想和想法就立即行动,为将来更大的自由做好准备。” 这番深入浅出的讲解,让孩子们对自律有了新的认识,对成长的责任有了更深理解。
本次晋鹰汇的创新亮点 ——“善行日记本” 当天正式启用。这本专属日记本将陪伴孩子们记录每日对 “善” 的观察、体验与感悟,让 “善” 的种子在日常中自然生长,也为心灵成长留下温暖的文字见证。记录时,有的孩子专注到未察觉老师的偷拍,有的则敏锐捕捉到镜头,童真尽显。当孩子们问 “为什么没有铅笔,画得不好可以改呀”,班主任殷老师温柔回应:“错了不怕,错误只要利用好也能开出美丽的花。” 这份包容,正是 “善” 的生动诠释。
分享环节中,孩子们讲述着被善意温暖的瞬间,每个故事都带着细碎的光:雨诺说后山书院的邱老师教活字印刷时耐心示范,古琴老师的讲解细致如 “拆解星光”;尚凝提到宿舍伙伴不经意的关心与陪伴,是最安心的温暖;小姚想起参加晋鹰汇途中遇困时,陌生人的援手让路途都变得明亮…… 这些片段如星火汇聚,照亮了 “善” 的模样。
在善意主题的加持下,老师们用 “花式夸赞” 让孩子们感受被肯定的快乐 —— 上扬的嘴角藏不住喜悦,正如 “让花成花,让树成树” 的理念,无需强求,自然生长的力量最动人。
夜幕降临,殷老师带领大家开展团队游戏,将气氛推向高潮。尽管团队组建仅两天,初相识的青涩尚未褪去,但游戏中层层相扣的设计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 “每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”。协作与欢笑中,凝聚力悄然升温,山庄被清脆的笑声填满,晚风也染上热闹与温馨,各队已形成初步的团队雏形。
充实的一天走向尾声,带队老师们分别与小团队围坐,梳理当日收获与感悟。这一日,善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。从传统文化中感悟坚持的力量,从生活点滴中发现善意的温暖,在团队协作中体会互助的快乐 —— 这就是 “善” 最生动的来源。
期待接下来的日子里,他们能继续以心寻善,书写更多成长的精彩篇章,更多精彩也将继续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