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一个暑假教培能挣500万,托管人你眼红吗?

时间: 2025-08-29    文章来源:中托盟     阅读:182    
大家最近是不是也被这样的消息刷屏了?
短视频里有人高喊“暑假做教培净赚500万”,身边可能也有人嘀咕“某某学科机构今年赚翻了”。
这是真的还是假的?
双减政策松动或改变了吗?
看着自己托管机构在暑期的辛苦付出与微薄利润,心里难免五味杂陈:眼红?怀疑?焦虑?甚至动摇了做托管的决心?
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钱要挣,路要走,但方向比速度重要,踏实比暴利长久。
 
01  500万暴利?有!但真相残酷,绝非坦途
首先,我得说实话,这个暑假,确实有极个别的机构或个人,靠着做学科培训,赚到了大钱,几百万的数字并非完全空穴来风。
前不久,我还真遇到一位以前认识的教培同行,亲口跟我分享了他们暑假“生意火爆”、“多个校区爆满”的情况。
听起来很诱人,对不对?但大家先别急着羡慕,让我们冷静下来,看看这“500万”背后到底是什么:
1、“胆大包天”的灰色生存: 
他们告诉我,之所以能“安然无恙”,是因为“跟教育局管这块的混熟了”。
检查要来?提前“打招呼”,学生放假,门一关,风头过了再开。
这叫什么?
这叫游走在政策红线边缘,甚至踩踏红线!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赚钱。
2、“暗度陈仓”的生源密码: 
不能大张旗鼓宣传,生源哪来?
一是靠多年积累的老生源和口碑(吃老本);
二是靠一些“疯狂”的学校老师私下推荐(灰色合作)。
说白了,是利用了监管漏洞和特殊“关系网”。
3、“鹬蚌相争”的短暂窗口: 
更重要的是,大量合规机构在“双减”下关门或转型了!
竞争对手锐减,让这些敢于“顶风作案”、有“特殊渠道”的机构,暂时获得了一个“真空期”的红利。
这“500万”的本质是什么?
不是遍地黄金,而是政策缝隙里的幸存者。
不是本事,是赌运。赌桌随时会翻。
 
02 政策松动?幻想破灭!中央意志坚如磐石
看到这里,可能有校长会想:“是不是‘双减’政策松动了?学科培训的春天又回来了?”
我在这里必须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:绝对没有!一丝一毫的松动都没有!
1、最高层定调,铁板一块:
“双减”是中央最高层制定的国策,事关教育公平和国计民生。只要最高领导人没有明确指示改变,这个政策的方向就绝不会动摇。
地方上可能有执行力度松紧的差异,可能有某个局长、科长管理相对宽松,但这绝不代表官方态度改变,更不意味着政策本身失效。
上面一施压,下面立刻就会收紧!
2、文件年年发,精神时时提: 
大家不妨去查查你们当地教育局、“双减”专班在暑假前发的文件,白纸黑字,哪一条不是在重申“禁止违规开展学科培训”?明面上的态度,各地都必须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!
3、别被个案迷惑,误判大局:
个别地区、个别机构的“宽松”,是特定环境下的特殊现象,是个案中的个案。
把它解读为政策转向,甚至幻想“双减结束了”,那绝对是自欺欺人,会把你引入歧途!
政策没松动,只是执行打了折扣。
所谓“宽松”只是个别地方执行疲软,绝不代表风向变了;
哪天上面动真格,今天赚的明天全得吐出来。
 
03  需求仍在?是的!但市场逻辑已彻底颠覆
为什么还有人敢冒险?
为什么还有市场?
这又引出一个核心问题:升学考试机制没有根本改变,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,家长对学科提分的焦虑和需求客观存在。有需求,就有人铤而走险去满足,无论合法与否。
“双减”几年下来,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:校外培训是压减了,但校内的负担和升学压力并未发生系统性、根本性的减轻。需求还在,地下市场(比如各种“独立教师”、“小黑板”、“家庭私教”)就会以更隐蔽的形式存在。
但是,这绝不意味着这个市场还是过去的蓝海!它的逻辑已经天翻地覆:
1、从阳光走向阴影: 
合法合规、大张旗鼓做学科培训的时代一去不返。剩下的,是高风险、低安全感的灰色甚至黑色地带。
2、从规模走向碎片: 
大型连锁学科机构几乎绝迹,取而代之的是分散、隐蔽的个体或小团伙。
3、从稳定走向动荡: 
随时面临严查重罚、关系断裂、口碑崩塌的风险,毫无可持续性可言。
所以,需求的存在,不等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触碰、有能力去驾驭、有未来可期待的市场! 
它更像一个充满诱惑的泥潭,陷进去容易,爬出来难。
 
04 撑死胆大的?饿死胆小的?
有句老话:“撑死胆大的,饿死胆小的。”在当前的乱象下,似乎又得到了印证。像王健林说的,“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”。
1、“胆大”的代价: 
那些靠违法、靠钻空子、靠“特殊关系”赚快钱的人,他们赚的钱,是“睡不着觉的钱”!教育局一个电话就能让你心惊肉跳,一次突击检查就可能让你倾家荡产,一次家长举报就可能让你身败名裂。他们或许有“强大”的心理素质,但这绝不是我们教育人应有的状态和追求。
2、“胆小”的智慧: 
我们绝大多数教育人,骨子里追求的是踏实、长久、心安理得。我们重视口碑,珍惜信任,敬畏规则。我们赚的每一分钱,都要能让我们晚上睡得安稳,吃得下饭,面对家长和孩子时笑得坦然。这难道不是一种更高级的“胆识”——对规则的敬畏之识,对事业的长远之识?
3、快钱的陷阱: 
更要警惕的是,一旦尝到“快钱”的滋味(哪怕是不干净的快钱),人的心态很容易扭曲。再让你踏踏实实做服务、赚慢钱、赚辛苦钱,你会觉得索然无味,提不起精神。就像那个段子说的,“男人干了房地产(暴利时代),女人当了小姐(快钱),这辈子基本完了。”话糙理不糙。赚快钱容易毁掉一个人持续奋斗的心志和能力。
你学不会,更输不起!
人家能睡安稳觉,是因他们:敢顶风作案,关门办学、化整为零;被查了能“疏通关系”,你行吗?
托管人该赚的是安心钱,不是提心吊胆的“买命钱”!
我们不需要羡慕那些“胆大”赚了几百万的个案。 我们追求的不是一锤子买卖,是细水长流,是基业长青。
 
05 托管人的出路在哪?守住“天地人”三字诀
不眼红暴利个案,不代表我们就该躺平,守着老模式唉声叹气。
我常说:天不准干的别碰,地不需要的别做,人不擅长的别争。
1、天:政策是生死线
国家给托管留了活路:课后服务、假期托管、素质教育;
红线也清清楚楚:绝不碰学科、绝不碰提分、绝不碰考试;
未来十年看“一老一小”:养老扶持政策已出,托管+养老是黄金赛道。
2、地:市场在悄悄转向
“地”在巨变! 孩子越来越少(少子化),老人越来越多(老龄化)。传统的K12学科、艺术培训(同质化严重)竞争白热化,市场在萎缩。
新蓝海在哪里? 
“一小”的需求在升级: 家长更需要安全、放心、能培养习惯、提升素质的课后托管、假期陪伴、研学实践。
“一老”的需求在爆发: 尤其是居家老人,需要日间照料、健康关怀、精神慰藉、文化娱乐、社区活动。
把这两者结合起来,就是巨大的创新空间——“一老一小”融合服务!
3、人:你的优势在“服务”不在“教学
能力要迁移: 从过去过分依赖“教学能力”,转向强化精细化服务运营能力、安全管理能力、用户关系维护能力、社区资源整合能力。
价值要重塑: 从追求“提分效果”,转向塑造“习惯养成者”、“素质启蒙者”、“安全守护者” 的核心价值。
托管真正的竞争力是:
安全管得好(家长敢托付)
习惯养得好(孩子有进步)
家校沟通勤(关系变铁粉)
把这些做到极致,比冒险搞学科强十倍!
心态要调整: 接受教育服务业微利、长效的本质属性,摒弃“一夜暴富”的幻想,培养长期主义的坚韧心态。
 
结语
慢钱更香,长路更稳
那些赚快钱的教培人结局已经注定:
风光两三年,清查时一夜返贫;
习惯了走偏门,再也干不了正经事。
托管是什么?是每天接孩子一双小手,是家长喊你一声“老师”,是社区夸你一句“靠谱”。
这份事业挣的是慢钱,但攒的是福报。
欢迎你一起——
不争一时暴利,要争百年口碑!
 
推荐阅读
上一篇:民办大学纷纷倒下,学生托管还能活多久?
下一篇:中托盟托管:教会孩子 “节制”,是给他们一生的幸福密码
加盟托管班
加盟热线
4000-400-821
教育加盟
中托盟地址:
深圳晋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(深圳南山区高新南九道卫星大厦17楼)
关注我们:
创业项目晋级爱之家
微信公众号
中托盟中托盟
微信公众号
版权所有:深圳晋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:粤ICP备20062356号-7 全程策划设计 : 中托盟托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