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托管机构工作中,与家长沟通至关重要,好沟通能带来好口碑,不当沟通则易引发矛盾。掌握4个核心意识,可搭建顺畅家校桥梁。
尊重是前提。尊重体现在细节与态度上,不碰“人格红线”,绝不说侮辱性话语;用细节拉近距离,如家长到校时主动起身、让座等;善用“请教式沟通”,多征求家长意见,让家长感到被信任、被重视。尊重是平等对待,让家长觉得与老师目标一致,沟通自然顺畅。
理性沟通是关键。沟通前要“备课”,列好清单,明确目标,避免“想到哪说到哪”。先夸优点再谈问题,让家长放下抵触。多听少说,捕捉家长“潜台词”,先共情再倾听,就事论事,不翻旧账、不贴标签,展现专业与真诚,赢得家长信任。
主动支招很重要。家长压力大,老师主动分享实用育儿建议,会让家长觉得有人分担。从孩子表现延伸到家庭方法,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;帮家长“卸压力”,让家长知道问题普遍存在;分享“托管小妙招”,形成教育合力,体现机构专业性。
明确共育方向不可少。老师要清晰告知家长可配合的具体事项,给家长“可操作的任务”;定期“同步进度”,如每周发“周总结”;强调“正向反馈”的重要性,提醒家长多鼓励孩子。
沟通的本质是让家长觉得“我们在一起”。托管老师和家长目标一致,守住“尊重、理性、真诚、利他”原则,用心沟通,一句温暖问候、一个具体建议、一次耐心倾听,都能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用心,家校共育自然水到渠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