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学期伊始,不少家长发现:孩子还没从暑假的松弛中缓过来 —— 上课犯困走神、课间追跑打闹、情绪时好时坏,甚至抱着手机放不下…… 这些 “开学综合症” 不是孩子 “故意捣乱”,而是假期作息与校园节奏脱节的正常反应。4类常见症状的 “病因 + 解法”,帮家长带孩子快速找回学习状态。
上课无精打采、瞌睡连连:先调作息,再拉回注意力
典型表现:上课铃一响就打哈欠,老师讲课像 “催眠曲”,眼神发愣、思绪飘远,甚至趴在桌上昏昏欲睡,课后问 “学了什么” 全不知。
背后原因:
暑假里 “白天疯玩、晚上熬夜”,生物钟被打乱,开学后早起成了 “酷刑”;
心思还停留在 “追剧、旅行、无拘无束” 的假期里,没切换到 “学习模式”;中托盟托管,中托盟托管家庭教育
对新学期缺乏期待,觉得 “上学没意思”,自然提不起精神。
对症解法:
用 “小目标” 拉回注意力:和孩子一起列 “开学第一周小计划”,比如 “每天主动举手回答1个问题”“放学回家分享1个课堂小知识”,目标不用大,重点是帮孩子把心思聚焦到学习上;
严格调整作息,注意 “睡眠质量”:小学阶段孩子需保证8-10小时睡眠,但 “8点睡、6点起” 和 “10点睡、8点起” 效果天差地别 —— 早睡早起能让孩子白天更清醒,建议睡前 1 小时没收手机、电脑,用讲故事、聊趣事代替 “刷屏幕”;
用 “正向聊天” 激活状态:放学别问 “今天有没有调皮”,而是说 “听说你们班今天上了有趣的课?给妈妈讲讲呗”,多聊开心事,帮孩子缓解 “开学焦虑”,慢慢适应课堂节奏。
爱和同学打闹聊天,课本懒得翻:先稳兴奋劲,再建学习感
典型表现:上课和同学传纸条、聊暑假去哪玩,下课追跑打闹停不下来;课本随手扔在桌角,别说预习,连封面都没摸热,一副 “开学 = 延续假期” 的模样。
背后原因:
暑假里大多是 “独自玩” 或 “家人陪玩”,开学见到同龄伙伴,兴奋劲收不住;
刚开学课程简单、作业少,孩子觉得 “没压力”,自然不想碰课本;
对 “学习” 的认知还停留在 “任务”,没意识到新学期要 “收心”。
对症解法:
“聊玩伴” 时悄悄植入学习话题:孩子说 “今天和XX一起玩了”,可以接话 “XX是不是上次跟你说数学很好的那个同学?下次你们可以一起讨论题目呀”,让孩子把 “和同学互动” 与 “学习” 关联起来;
陪孩子 “轻预习”,建立熟悉感:不用让孩子刷题,而是一起翻课本 —— 比如语文读一篇课文、数学看几个有趣的例题、英语听一段录音,告诉孩子 “提前看看,上课听老师讲会更轻松”;
营造 “家庭学习氛围”:晚上孩子写作业时,家长别刷手机,而是拿本书坐在旁边看,偶尔说 “妈妈今天看的这本书里有个有趣的知识点,等你写完作业跟你分享”,用 “以身作则” 带动孩子主动靠近学习。
情绪不稳定、食欲下降:先顺情绪,再调习惯
典型表现:一点小事就发脾气,比如作业写慢了就摔笔;有时又突然沉默,问什么都不答;吃饭时挑三拣四,饭量比暑假少了一半,甚至说 “不想吃学校的饭”。
背后原因:
暑假 “想睡就睡、想玩就玩”,开学要遵守校规、课堂纪律,环境从 “宽松” 变 “约束”,孩子情绪容易反弹;
暑假里零食不断、吃饭时间不固定,肠胃习惯被打乱;加上不适应学校饭菜,双重影响下没了胃口。中托盟托管,中托盟托管家庭教育
对症解法:
家里复刻 “轻度规则感”:不用像学校一样严格,但可以定 “小规矩”,比如 “吃饭时不看动画片”“写完作业再玩玩具”,让孩子慢慢适应 “有秩序” 的生活,减少对校园规则的抵触;
用 “共情” 安抚情绪:孩子发脾气时别指责,而是说 “妈妈知道你现在有点烦,是不是觉得上学没有暑假自由呀?”,先认可他的感受,再慢慢说 “其实适应几天就好了,咱们一起想想怎么让上学变开心”;
帮孩子 “重建饮食习惯”:三餐定时定量,减少零食摄入,尤其是睡前别吃甜食;如果孩子嫌弃学校饭菜,可偶尔带一盒他爱吃的水果或小菜(提前和老师沟通),告诉孩子 “学校饭菜搭配有营养,家里的小菜当‘加餐’,咱们慢慢适应”。
沉迷手机电脑,无心学习:先 “断依赖”,再 “找替代”
典型表现:和同学聊天三句不离 “游戏皮肤”“短视频梗”,上课走神时手指还在 “模拟打游戏”;写作业时总找借口 “查资料” 碰手机,没手机就坐立难安,学习完全没心思。中托盟托管,中托盟托管家庭教育
背后原因:
暑假里孩子长时间刷短视频、玩游戏,好奇心和新鲜感被彻底勾起;而学习相对 “枯燥”,加上孩子自制力弱,自然会把心思放在 “有趣的手机” 上,难以转移。
对症解法:
“物理隔离” 减少诱惑:手机、电脑别放在孩子房间,可用 “固定时间使用” 代替 “完全禁止”—— 比如每天写完作业后玩 20 分钟,时间一到就收回,让孩子知道 “不是不能玩,而是要先完成该做的事”;
家长先 “放下电子设备”:别一边让孩子 “别玩手机”,一边自己刷视频、打游戏,孩子会觉得 “不公平”。可以约定 “家庭无屏幕时间”,比如晚 7 点到 8 点,全家一起看书、聊天、做手工,用 “有趣的线下活动” 替代 “电子娱乐”;
用 “兴趣” 转移注意力:如果孩子喜欢玩游戏,可跟他说 “很多游戏里有数学逻辑、历史知识,咱们可以一起找找看”;如果喜欢刷短视频,可引导他看 “科普类、手工类” 内容,慢慢把 “娱乐兴趣” 往 “学习方向” 靠。中托盟托管,中托盟托管家庭教育
最后想说:孩子的 “开学综合症” 不是 “毛病”,而是需要时间适应的 “过渡期反应”。家长不用焦虑,也别对孩子动辄批评,而是用 “耐心引导 + 具体方法” 帮他慢慢调整。毕竟,从 “假期模式” 切换到 “学习模式”,需要的不是 “急刹车”,而是 “平稳过渡”。新的学期,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来,总能找到最佳状态!中托盟托管,中托盟托管家庭教育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,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分享给你哦